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說文解字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說文解字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廣韻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廣韻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
文字學家唐蘭先生在《中國文字學》一書中稱狹義上的“文字學”是不包括字義和字音的,因為“字義是語義的一部分,字音是語音的一部分,語義和語音是應該屬於“語言學”的。於是有人認為《說文解字》將字的音、形、義放在一起討論是有問題的。

芩怎麽讀-中藥黃芩怎麽讀

因為我們這一套《說文解字》課程是打算將《說文解字》這本書從頭到尾通讀一遍,其目的並不是文字學範疇的,而閱讀對象也是文字愛好者,不是文字研究者。所以,在文字構成部件類型的文字比如部首等文字等字時,我們會講解文字的字形,而其他文字則多隻講讀音和字義,而且這套課程也力圖完整地將這本書從頭到尾通一遍,因此是係統的,前後關聯的。

好了,書歸正傳,今天要說的六個漢字仍然還在艸部的六個漢字,分別如圖:

(今天要說的六個漢字)

1、 䕅(有的版本的說文解字寫作“”,但是後麵這個寫法,有些字庫不能正常顯示,我們暫以䕅字為字型標準)。這個字讀作s环。《爾雅.釋草》裏說:“蔜,䕅縷”,郭璞作注說:“今繁縷也,或曰鵝腸草”。這個字指的是䕅縷,又名“鵝腸草”。石竹科。一年生小草本,莖纖弱,直立或平臥地麵,葉卵形,對生,春夏開白花,聚傘花序,全草可以入藥,還可以做菜吃,或者作飼料(猜想:名字大約已經說明鵝非常喜歡這種草了吧)。它的樣子如圖:

(鵝腸草)

䕅的小篆寫法(其實是這個字第二種寫法的篆法)如圖:

(䕅的小篆寫法)

2、芐。這個字有兩個讀音,一個讀作h㹯𜌤𘭨鍊𘥱€注音版《說文解字》隻標注了這一個音,給的解釋是“芐,地黃也。”《爾雅.釋草》也說:“芐,地黃”郭璞作注“一名地髓,江東呼芐”地黃又名芑。玄參科。多年生草本,全株被灰白色柔毛,根莖肉質肥厚。夏季開紫紅色筒狀花。為著名中藥,新鮮根莖叫“鮮地黃”或者“鮮地黃”,幹燥後稱“生地”加工後稱“熟地”,一味中藥,有這麽多名字,是因為各種狀態下,它的藥不同,比如: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藥;熟地黃則為補益藥。另外,地黃開花的時候,花朵較大,顏色淡紅而紫,有很好的觀賞。地黃開花的樣子如圖:

(地黃花)

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,讀作xi㠣€‚讀音出自《廣韻》,字義出自《禮記.間傳》“齊衰之喪,居堊室,芐翦不納。”鄭玄注說:“芐,今之蒲萍也。”就是蒲席,這是常見物,不上圖了。另外,在這個讀音之下,還有一個字義是一個姓氏,《萬姓統譜》裏有記載。

芐的小篆寫法如圖:

(芐的小篆寫法)

3、薟。這個字至少也有兩個讀音(嚴格說它有四個音,另兩個太冷僻,現代漢語基本不用了),中華書局注音版《說文解字》隻標注了第一個音li玮,給的解釋是:“白薟也。”其實薟是葡萄科藤本植物的泛稱。以果熟時顏色不同而有“白蘞、赤蘞、烏蘞莓”等名稱,舉個例子:葡萄有青有白有紫,當然屬於不同的薟了。

(不同的葡萄)

第二個讀音讀作xi䁮。字音出自《集韻》,字義出自《本草綱目.草部.豨薟》:“時珍曰:韻書:楚人呼豬為豨,呼草為氣味辛毒為薟。此草氣臭而味薟螫,有望謂之豨薟。”豨薟的樣子如圖:

(豨薟)

薟的小篆寫法如圖:

(薟的小篆寫法)

4、菳。這個字三個讀音,分別指的三種草,中華書局注音版《說文解字》給的隻有q㭮這個讀音,給的解釋是:“黃菳也”。其實就是黃芩,《玉篇.艸部》明確說:“菳,同芩”《本草綱目.草部.黃芩》也說:“芩,《說文》作菳,謂其色黃也。”就是說,本來這種植物就是叫黃芩,《說文解字》為了表示它的顏色,又作一字“菳”,但實際上並不這麽簡單,到下個字時再看。黃菳的樣子如圖:

(黃芩)

第二個讀音讀作q䫮,語音出自《廣韻》釋作:“菳,草名,似蒿。”具體查不到它是哪種草,大部分資料都說“古書上說的一種草”。第三個讀音讀作j䫮,語音出自《集韻》,釋作:“菳,菳䔲,艸名。”一樣查不到準確的現代漢語對應的草。隻能暫時存疑。

菳的小篆寫法如圖:

(菳的小篆寫法)

5、芩。這個字有兩個讀音,中華書局注音版《說文解字》隻標注了q㭮這個讀音,給的解釋是:“艸也。從艸今聲。《詩》曰:‘食野之芩。’”

這個字很麻煩:1、上一個字我們說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裏說黃芩寫作菳是因為顏色,芩才是正體,我們看《說文》中這個字的解釋時卻發現,這裏的芩跟上個字完全沒有關聯;2、《詩.小雅.鹿鳴》裏說:“呦呦鹿鳴,食野之芩。”毛傳說“芩,草也。”孔穎達疏引陸機的話說這種草是“莖如釵股,葉如竹,蔓生。”也就是說,芩,本身就是一種草,跟黃菳的菳隻是相通,並不是完全可以替代;3、這裏的“芩”我們無法論證它不是黃芩,因此,李時珍的說法也不能認為是錯的,隻能存一個疑問:大部分資料裏,隻要提到芩,就說是黃芩,可能是不對的。4、甚至還有人說,芩的草色泛黃,所以叫黃芩,其實,如果是按這個理解,還不如采取李時珍的黃菳說。

黃芩的根是黃的,這是肯定的,地表的黃芩植株樣子如圖:

(黃芩的植株)

這個字還有第二個讀音,讀作y㭮。同“荶”指的是古書上說的一種像蒜的菜,生長在水中,具體樣子,出自《齊民要術》。

芩的小篆寫法如圖:

(芩的小篆寫法)

6、藨。這個字也有兩個讀音,中華書局注音版《說文解字》也隻給了一個音bi䁯,給的解釋是:“鹿藿也。”具體是什麽呢?朱駿聲的《說文通訓定聲》給的解是“今鹿豆也”其實就是現在說的鹿藿,名字很多,比如:蔨、箮豆、野綠豆、野黃豆、老鼠眼、老鼠豆、野毛豆、門瘦、酒壺藤、烏眼睛豆、大葉野綠豆、鬼豆根、藤黃豆、烏睛珠、光眼鈴鈴藤、山黑豆、鬼眼睛、一條根……其實說的是同一種草,多年生纏繞草本,各部密被淡黃色柔毛,莖蔓長,有莢生豆,所以,你看它的名字裏,好多是豆。樣子如圖:

(鹿藿)

此外,這個讀音下,還指藨草,是莎草科植物,挺拔直立,光雅潔淨,可全草入藥,主治食積氣滯,呃逆飽脹等症;它的稈可代替細麻繩包紮東西,樣子如圖:

(藨草)

此外,它還指蘆葦的花穗;還有,它還通“穮”,除草的意思。這兩個意思下,都讀這個音。

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是p䁯,讀音出自《廣韻》,指的是莓的一種,古稱藨莓,《本草綱目》裏說“一種蔓小於蓮蘽,一枝三葉,葉麵青,背淡白而微有毛,開小白花,四月實熟,其色如櫻桃者,俗稱薅田藨,樣子如圖:

(薅田藨)

藨的小篆寫法如圖:

(藨的小篆寫法)

最近有朋友留言,直接說《說文解字》裏的內容都是錯誤的,應當全盤否定,如果真是那樣,這顯然過於偏頗了,《說文解字》的價值我們最開始講這一套課程時已經強調過。其實,真正在中國做學問,我們一直堅信”治經宗鄭玄,小學宗許慎“的方法和入手處,在此基礎上,又要“不以人蔽己,不以己蔽人”,真正做到師古而不泥於古,尊師遭遇不拘於師,讀書而不拘於書。這也是這套課程真正產生的原因。

(【說文解字】之65,部分圖片源自網絡)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